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市委动态 >> 市委动态
陈晓慈主委在中江永安中学作了题为《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报告
   

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中江永安中学的演讲稿

陈晓慈
2009年9月8日


     同学们,你们正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做人生规划时,通常会采用5W的归零思考模式,从提出“你是谁?”的问题开始,一路追问下去,今天我们
要一起讨论的就是这样的五个问题—— 
   
  一、
我们是谁       
  以前,小学时课文里有这样一段:“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在当时我们每次读这段课文时都是摇头晃脑的,有种很得意的感觉。后来长大了,知道唱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原来我们自己就是玉皇,自己就是龙王,就是上帝。命运也许对每个人是不同的,你们相信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吗,也许你们有很多答案。故事一:命运在手中有一个人,去求上帝改变他的命运,然后上帝问他:你手心的3条线你可知道?这人说:一条是生命线,一条是感情线,一条是财富线。上帝对他说:你看,生命,感情,财富就是一个人的命运,都在你的手里,你握住拳头,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命运也在掌握着你。不管是封建时代还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文明时代,都有算命的人。人们希望从算命人的口中得知自己的未来。也许算命本身是一种学问,不然怎么就会延续那么长的时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西方人相信上帝,我们中国人相信“老天爷”。其实,中国人所说的“老天爷”就是自然界的“道”。“道”就是人与天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天—地—人的关系。“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和哲学思想结晶,想表述的就是: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相应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任何时代都正确的道理。有些真理是我们现在所不能通过现有理论推理得以证明的,比如说:1+1=2,那是大数学家们都想证明的东西。当人们无法证明,而又都知道那是正确的道理时,我们就把它叫做公理。无需证明,先用了再说。这是我们在几何学当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在人的一生当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公理,它是几千年人们的经验总结,虽然没有一定的公式去证明它们,我们把它叫做:“道”。比如:人最难认识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等等。根据这个“道”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人生当中“我们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因数。毛主席说:“人的因数是第一位的;内因起主要作用”就是这个道理。所有说我们要搞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自己和谐了,你有什么难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做自己的主人,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什么伟人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们能做自己的主人。什么是伟人?能控制自己的人就是伟人。所以说我们的成功和失败不在于环境,是在于自己。有一种观点是“宿命论”。持“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人就是一个命、人的命运是预先就安排好的,也就是说“人的命天来定”人在没有出生以前上帝就给人定好命运,预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年岁、财产、地位、享福、受罪等等,人自己没有能力更改,所以,当人遇到一些不顺利、不如意、不平安时,往往会长叹一句“我就是这个命、该倒霉”以此来安慰自己。 这种“宿命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禁锢人们思想,使人放弃发奋图强的愚民文化。如果认命,那朱元璋就不去做皇帝,还是去当放牛娃;如果认命,那中国女人还在裹小脚,中国男人还在穿长衫马褂;如果认命,那奥巴马就不去做总统,还是去当奴隶。在北京白云观的楹联,上联为:事在人为莫道万般皆是命;下联为: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这是说:事在人为,不是命中注定的,努力就会有收获;人生的境遇是自己对客观的认识,有时退后一步眼界宽,则路变宽。故事二:万福寺悟道有一次我去万福寺同海山法师有过一段对话,让我很有启发。他说:“人的进退是相对的,你看过农民插秧子吗?”我不解其意,莫然点头。他继续说:“农民插秧都是退着插,你说是进还是退呀?”我恍然大悟。进退是相对的,进寓退中。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古人说:“果由心发”。说的是:心进则进,心糜则退;人若心地善良,就会朋友满天下;人若心恶,自然众人都会厌弃他,疏远他。 由此我们就明白了人一生的命运是由自己的言行、心地、脾气、性格决定的,人一生的命运是好、是坏完全由自己来决定,生死祸福自己做选择,因为生命线在自己的手中。 人的命运,不用算卦,不用相面,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二、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在座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儿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机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或者说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出身农门而感到丝毫卑微,其实,倒数三代那些城里人也都是农民。其实我的老家也在农村,农村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所回忆的东西都是那样的富有诗意。
    故事三:豆腐乳引发的回忆
    我到德阳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有一天一好友从我的老家大邑县出差回来,带了些当地的土特产——唐桥豆腐乳和辣酱送与我。它们特有的乡土味唤醒了我对童年暑期回乡的回忆。豆腐乳和香辣酱本身不值多少钱,但是能够唤醒我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就不一样了。于是我特地写了一首宝塔诗送给那位朋友,以表示我真诚的感谢。这首诗的名字就叫《乡情》
乡情
2005.10.
辣酱
腐乳汤
品味思乡
石桥飞池塘
荷叶绿稻谷香
黄牛小狗伴儿郎
遥闻远处唢呐悠扬
谁家阿哥迎娶新姑娘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有一句老话:“英雄不问出处”。大家知道,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都是农民的儿子。
    我发现同学们主要从城乡贫富差距的角度讨论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农村和城市的及家庭背景的差异。诚然,这两个差异对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的人的影响非常巨大,甚至影响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请注意,在这里我使用的词是“影响”,而不是“决定”。
    看一看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会发现他们的童年都是不幸的,人生是曲折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你真有这样的经历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绝对的真理。
    故事四: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70年代,在日本有一位首相。他出身于农家,他有口吃的毛病,怕别人笑他,平时很少说话。有一天,父亲叫他去打酱油,下雨路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酱油瓶子打碎,他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呀…呀…声音拉得很长,没有像平时那样呀、呀、呀……。他当时并没有因为打坏一个瓶子感到郁闷,他反而因为没有口吃,长长连续地叫了一声感到惊讶和兴奋,于是从此以后他就天天站在后山上拉长声音叫喊,以克服口吃的毛病。一天他主动向老师申请要在年度学校汇演上朗读诗歌。在新年典礼会上,在同学们惊异的眼光下,他完美地朗诵感动了台下的师生。再后来他在竞选日本首相时,就是他的稳健的演讲在最后赢得了胜利。他就是在战后主张恢复中日邦交,第一个到北京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我个人认为,出生在农村看起来是劣势,但也绝不是没有优势。他们的经历,他们在困难条件下形成的“心志”、“筋骨”、“体魄”,他们对扭转命运强烈的愿望,他们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认识,这些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人所没有的。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的经验的时候,经常谈到自己年轻时经历的困难和挫折,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拥有在优良环境长大的人所不具备的后天“优势”。所以,我认为,背景不好的人虽然有先天的“劣势”,但也有后天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失也有得。我的观点是,不论你出生时的起点是高还是低,都不应该阻挡你奋斗和追求的步伐。
    一个人的确无法选择他的出身,却有权选择后天的“奋斗”。
    用这样一首诗来做为本段的小结:
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的来到。
我们从来处来
往去处去。
何必在乎我们的过去
计较我们的未来。
风雪以后才明白
我们为责任而存在。


    三、
我们要干什么
    最近这个问题听的比较多,想的也比较多,每当有人问我该干什么,我总是问他:“你自己想要做什么?”而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我也不知道我想要干什么啊。”
    仔细想想,是啊,从来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你猛然问他,他怎么能立刻就给你个答案呢?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或愿望都不是自己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东西。有人想当军人,但又怕上战场送命;有人想当工人,但又不去认真学习技术;有人想当科学家,但又怕做实验和公式的推演;有人想当歌星,却又不愿潜心练习,也不愿劳碌奔波;有人想当武师,又怕吃苦练功。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充其量只是一个梦,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幻想,他们只是想像其中的某些闪亮的东西,而作为一个职业,他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
    这不怪孩子和学生们,老师和家长是负责教育孩子的,他们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吗?很遗憾,从我的经历和对周围人的观察来看,基本没有。
    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和家长都在告诉我们,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为此要做怎样的准备。
    同学们,你们到学校来时问什么呀?(同学答:学习)
    学习是为什么呀?(同学答:考大学)
    我们同学的目标都是空泛的、不具体的。从高考填报志愿就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不知道自己想干啥,家长按自己的理解瞎蒙,拿着一本往年各学校分数线的书大概一划就定了,主要是定学校,专业的问题基本没考虑,要么就是什么热门填什么,要么就是想个什么填什么,根本都不去考虑这个是学什么的,出来之后是干什么的,自己有没有兴趣,适不适合。
    故事五:圆孔方钉
    我有一个同事,女儿高考的成绩不错,但不知道天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于是家长就按自己对当时社会需求的理解认为学经济比较好,于是就让小孩填报西南财经大学。到了大学三年级了,小孩发现这个专业自己不喜欢,自己放弃学业,不学了。
    很多家长都犯着同样的错误,前段时间认为计算机阳春白雪,就扎堆报考计算机,结果就业时打破头;认为生物工程天高云淡,就扎堆报考生物工程,出国深造,结果在美国留学的学生物工程的大部分人要么转行,要么失业,或者靠读书津贴养活自己。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来都没有对自己认真考虑过:“我想干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少真的规划过自己的未来。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悲哀。
    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自己,即使我们今天的认识,到了明天就会改变,我们仍然必须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根本。否则,我们没有办法继续走下去。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必须追逐什么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计划我们能做些什么。
    内心深处的东西,涉及到太深奥的心理学知识,不是我能讲的清楚的。但是我可以讲我所知道的,那就是,对于未来,你所要的,一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某种东西,更不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是你经过一定的途径,可以达到的状态,更是你决心这一辈子,所要存在的一种状态。
    比如,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生活方式;会是截然不同的,文学家和演员的生活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军人和政府官员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学文和学理通常要求的思维方式是有区别的,理工偏重于逻辑思维,文史偏重于形象思维,进入职业后的生活方式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理工类的人偏重于和事物打交道,文科的人偏重于和人打交道。对于想要选择职业、选择专业或者想要转行的人来说,明白这些,是很有用的。
    春夏秋冬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轮回,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它是铁面无私,它给你欢乐和荣耀,也给你痛苦和耻辱,它以它的大容量容纳着你我和这世界,让你我在这样明媚的春天,不得不进行反思:明天我要做什么?该怎样继续这岁月,才能不会辜负?
    在我们的初中阶段,我们的同学就应该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是今天我干什么?
    同学们一定会说,今天我们是在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为什么学习呀?也许有人会说,为祖国的发展;为民主的兴旺。这当然不错。但是我个人认为,过早地把意识形态的东西强加在根本不知其中道理的幼小心灵上是没有效果的。要把小孩所做的事与他自己联系起来他才有兴趣,有兴趣才能有动力。同学们你们学习不是为老师学,也不是家长学,而是为你们自己。所以你们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故事六:字丑不见人
    我小时候很调皮,读望天书,不认真写字,把学习当做为老师、为家长完成的任务。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就一定要我每天练习写字。为此她把单位奖励她的一支英雄牌金笔给我,说这支笔好,一定可以写出好字。我很烦,于是使劲按笔尖,直到把笔尖按分岔。对妈妈说这支笔不好写,分岔了,然后把笔一扔,跑出家门玩去了。直到有一天,春节联欢,每个同学要写5条谜语挂在墙上,供同学们猜谜语。看到同学们的字都很工整,我的字丑,不敢见人。于是用一块橡皮、一支新铅笔,让同学帮我写,才算过关。但是从那天起我自觉发奋练习写字,妈妈见了并不奇怪,只是说看来你知道害羞了。

    四、
为什么
    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凡事都得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在“为什么”当中成长。当你面对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时,你会问。当你面对一个不懂的问题时,你会问。所以有一本书叫做《十万个为什么》其实,真正在我们一生当中最需要问为什么的时候,是在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情。我们问为什么,并不一定是要从知识的角度。问为什么?是人生的护身符。如果一个人听之任之,叫干啥就干啥,唯命是从,没有主见肯定是要吃亏的。我们做什么事,至少要知道目的与效果。同时,我们问问题,也要有水平。不能明知故问。
    故事七:子路问孔子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位学生叫子路,这个子路很听孔子的话,但是他整天只读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自作聪明,总以为自己有了很高的学问了,也许他还可以把老师考倒。有一天同孔子出去讲学,路上看见一位农夫正在用舂钵捣米。他看到舂钵的形状有些像砍成两段的冬瓜,于是问孔子:老师,冬瓜能做舂钵吗?孔子答:做得。舂烂了怎么办呢?孔子答道,煮来吃了就是。

    五、
选择
    在小时候,我们经常受到不同道德观的冲击。我们经常会因为不知所措而迷茫。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接受老师的批评后回到家里,家长看着自己孩子脸上被抓伤的印记,恶狠狠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没有长手吗?你为什么不扑上去抓他的眼睛?”于是,孩子的头脑一片空白。又比如,假设我们在马路边捡到了100元钱会不会上交。一个同学说:如果我捡了,交上去,就是我脑子有病。第二个同学说:我捡到钱交给谁?交给班长,他会再上交吗?第三个说,我会上缴,但是怕别人说我假,想表现自己。无论说会与不会,我想都只是种假设吧。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对未发生的事情做出绝对精准的判断,尤其是当人性的因素参与进来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发达完备的风险评估模型,都是很难定量地评估人性的。从以上的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对道德的判定和对道德的选择。对品格中的道德心的理解,决非仅限于对是或非的判断。因为判断似乎缺少了感情,而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更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我想,道德心还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对于事物的赞美与批判、感激与同情。其实无须花过多的时间去定义道德心,也没必要一定说明它的外延和内涵,而道德心,其实就是内心深处最底线、最核心的一种情感。道德心帮助我们获得坚强的意志、明确的职责,并最终引导我们找到一缕阳光。具体化的道德也许可以理解为:责任和义务。在它面前,任何阿谀奉承都是多余的,任何威胁利诱都是可笑的,任何人,只要你保持着你自己内心原本率直的天性,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表示尊敬,就会说你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道德是说起来抽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闪现的东西。
    故事八:不能用鸟枪打兔子
    在多年以前的一个冬季,我去美国北部的“犀牛城”的美国国民锻造公司学习。那个季节美国北部下着大雪,一片北国风光。接待我的那个美国工程师有一个爱好就是打猎,这个季节刚好是打猎的好时机。他把我带到他的家里去取猎枪,随他进入地下室就看见就看见墙上挂满了各种枪。我不知所措,就随便拿了一把。我们一起来到山上的树林里,隐蔽在雪坑下,观察周围的动静。突然我发现一只野兔,举枪瞄准正要射击,他阻止我,小声对我说:“你拿的是打鸟的枪,不能用来打野兔。”“为什么?”我不解地问道。“这是我们这里大家都遵守的不成文的的规矩。”“反正没有人看见,用什么不一样。”我感到好笑,在心里还在说:“你们美国人真是脑壳有包。”他看我一脸茫然,说了一句我一直记在心里的话:“别人看着你的时候你要遵守约定,别人没在看着你的时候,你也要遵守大家的约定。”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了一些小故事,不知道是否对大家有用。你们正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这就是大人们所说的阶段目标。我们在人生路上点点滴滴的努力,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串成了线,就变成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投入的努力越多,我们实现的目标就越多;目标越多,点串成的线就越连续,人生的轨迹也就越完满。如果在每一个点上我们是快乐的,那么我们的一生也就是幸福的。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过分关注下一个目标,而没有意识到这个点也许早已经偏离了他追逐快乐人生这个根本目的。结果是越走越远,费了很多精力,可带来的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当偏离了预想的人生轨迹,早已经忘了自己最初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什么能指引我们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并最终找到幸福?还是我们的道德心以及它最核心的内容——责任与义务。同学们,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现在的责任与义务就是读书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自古就是平头百姓成为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凡是读好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 最后我借用鲁迅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的结束语:“我们希望,所有关心孩子精神成长的父母,把书作为成长礼物送给孩子,这是送给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 所以今天民盟德阳市委给同学们送来了400余册各种课外书籍,希望你们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
上一篇:热烈欢迎民盟德阳市委“送教下乡”活动
下一篇:民盟德阳市委赴中江永安镇开展“烛光行动”
时间:2009/9/10 12:45:17      阅读:2317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