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促进成德眉资人力资源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意见建议
作者:高银岭   所属支部:市区支部

加快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省委“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市委“同城融圈”战略的重要举措。2020年以来,成德眉资四市通力协作,实现互通共享公共就业信息,共享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进社保关系转移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经办协同,工伤认定委托调查和劳动能力鉴定实现互认,社会保障卡服务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协同推进了人才公共服务互融互通,共建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区、同城化人才招聘长效机制、网络联合招聘平台、人才共育共引。深化区域劳务供需对接,建立了区域劳务合作对接机制。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政策协同难度较大。一是四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制定人才招引、技能提升培训、就业补贴等政策时,成都标准设定普遍优于德眉资三市,城市间政策落差较大。二是人社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公共服务事项经办流程尚未统一,线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不一致,制约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二)系统障碍仍需破解。缺乏统一的人社信息支撑平台,各地之间人力资源、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等信息的横向通道尚未打通。同时,人社系统与公安、司法、民政、交通、卫健委等外部其他行业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以信息数据互联共享为支撑的经办服务存在瓶颈。在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模式过程中,由于省、市并无相关政策的硬性要求,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流畅;同时,部分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涉及现有设备改造,经费保障不足。

(三)缺少牵引性强的同城化发展项目。在推进人社事业同城化发展过程中,大多依托各类协议的签署、各类大型活动的举办等作为载体来推动;在促进人才要素流动方面,更多聚焦在专家资源共享、人才评价、人事档案转接等事务性方面,缺乏类似粤港澳大湾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中心”等吸引人才要素聚集的重大合作发展实体化平台。

(四)四市定位还需明确。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该在在成德眉资同城化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中仔细分析四市的经济、人力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和短板,用好优势、补齐短板,充分激活四市的发展潜能和融入深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打破政策壁垒。四市建立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区域间人社领域公共政策比较研究,逐步缩小政策差异,形成各具优势、互补短板的政策体系。完善人社公共服务标准,逐步统一同一服务事项名称,规范办事指南。健全以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实现同城化。

(二)消除系统障碍。四市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聚焦便民、利民进一步统一业务经办流程,优化信息交互方式,打通数据孤岛,重点加强与公安、司法、民政、交通、卫健等外部其他行业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体系建设,使信息数据实现互联共享。深入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探索打造西部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为促进成德眉资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示范参考。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实现就业失业登记、职位发布、岗位推荐等服务同城对接。

(三)强化项目支撑。四市联动策划人才招聘、技能大赛、园区活动等项目,充分发挥四市自身优势特色,包装策划一批具有成德眉资人社特色的活动项目,如联合开展成德眉资技能人才大赛、成德眉资技术人才专场招聘会、打造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都市圈就业创业。

(四)激活发展动能。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已经进入深水期,通过初期的起步发展,四市已有了一些成果和共识。下一步,应该根据各自城市的优势和特点错位发展。如德阳可以依托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四川装备制造专业人才市场,举办成德眉资装备制造人才招聘、重点企业供需对接等活动;打造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创新创新大赛品牌,在人力资本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助力成德眉资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等。只有找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在下一步的合作中优势互补,推动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取得更大成果。

 

上一篇: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中赡养老人额度优化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建议
时间:2024/1/5 9:33:37      阅读:270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