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两会提案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德阳工业再铸辉煌

——毛德坤主委在市政协八届一次大会上发言稿

德阳市委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改造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奋力实现省委对德阳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目标,为德阳未来五年工业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德阳民盟现就我市传统产业如何继续发挥优势、破难前行、再铸辉煌,建一言之策。

一、德阳传统优势产业的现状

(一)发展势头良好,支撑作用突出

近年来,德阳机械、食品、化工、医药、建材五大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2户,比2010年增加200户,从业人员18.34万人,增加1.95万人,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29.1亿元,利润149.5亿元,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3.8%、11.3%。五大传统优势行业已成为德阳工业的支柱,引领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亿元企业发展快,行业优势明显

2015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625户,其中78.2%集中在五大传统优势行业。机械制造行业超过千亿规模,其他行业分别形成“5321”的百亿规模格局。德阳机械制造能力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德阳制造的优势,为全市工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业投资力度大,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德阳市工业累计投资1874.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46.1%,比“十一五”增长1.5倍,为建市以来投资最多的时期。其中企业更新改造投资 1383.7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3.8%,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近年来,德阳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高新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工业科技研发经费20.9亿元,其中五大传统行业研发经费占89.7%,在全省居第3位。全市高技术企业达129户,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2%。

二、德阳传统优势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盈利下降,企业投资力度减弱

目前,德阳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仍以传统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近两年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产能过剩,订单减少,企业盈利大幅下降。其中:全市化工行业2014、2015年连续两年主营业务收入负增长,机械制造行业仅增长6.1%、1.6%。“十二五”期间,德阳五大优势行业投资年均增长12.9%,增速低于工业总投资1.6个百分点,在当前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下,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不足以支撑实现发展千亿产业的目标。

(二)骨干龙头企业不大,产业集聚能力不强

与主要市州比较,宜宾五粮液集团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五粮液”品牌价值超过800亿元,引领发展的二线白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35.4亿元,利润112.9亿元。绵阳长虹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接近千亿元,“长虹”品牌价值1200亿元,通过多元拓展,高度集聚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电子产业的发展。目前,德阳规模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发展较慢、数量偏少。2015年,规上机械制造企业504户,主营业务收入1212.2亿元,利润77.9亿元,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企业33户,仅占规上企业数的2.5%,上百亿元的仅有东汽1户,绝大多数居于1亿元-10亿元之间,企业规模普遍不够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聚中的带动力不强。

(三)政策保障机制不够,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德阳距离成都近,成都对德阳的人才产生了较强的虹吸效应,加之德阳对数量众多的一般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政策,一些中青年科技技术人才因企业变故、子女入学入托、生活安置等问题,导致企业人才外流较为严重。

科研平台未达到资源共享,多个国家级、省级及高校科研平台都是独立建设与运行,难以共享科研设施设备;科技人才流动渠道不畅,科研人员难以到本单位外的其它机构从事科技创新,不能形成人才合力。科技成果转化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很多科研技术和成果很难转化到全社会和其他企业,导致社会资源及创新成果的巨大浪费。

(四)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企业内生动力不强

一是科研人员和经费的行业分布参差不齐。全市77.3%的科研人员和66.7%的科研经费主要集中在机械行业。二是科技研发实验经费不足。德阳工业研发经费主要来源是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强度仅为0.74%,居全省第6位。2015年全市近95%的企业无研发资金投入。三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2015年全市中小企业研发人员仅占全部工业研发人员的20.6%,仅有4.5%的中小企业有研发投入,且主要以产品模仿、改造为主,产品原创和核心技术创新较少。四是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资本风险高。普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力承担,担心“越投越亏”。五是德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不快,工业整体的创新内驱动力还不强。

三、促进德阳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统筹发展规划,加快创新改革

一是优化规划。进一步做好德阳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德阳实际,突出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做到“一业一规划”,促进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产业规模向2千亿甚至3千亿发展;谋划好食品、医药两个新千亿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突出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科学规划化工、建材的产业升级方向,实现产业规模向500亿突破。促进五大传统行业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二是完善政策。用好国家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推动“德阳制造”向“四川制造”和“中国制造”提升,争取将四川高端装备德阳制造基地上升到全省发展战略,组建四川省燃气轮机发展中心,依托全省之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同时梳理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政策,从产业创新发展、生产要素配置、人才引进及流动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注重对接成都,研究制定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清理产业政策壁垒,消除政策障碍;对创新企业和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制定特殊的税收减免政策,如首台套税收补偿政策,低息贷款等;设立五大产业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解决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五大传统行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政策保障。

三是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加快五大传统优势行业发展的高效服务机制,完善市领导牵头负责的“一业一服务体系”,建立重大项目领导协调机制,重点解决管理权限、资源、资金等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问题,为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提供高效的工作保障机制。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破除行政垄断,使公共资源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

(二)激发发展动力,突出创新驱动

尽快建立市级共享的科技研发平台和建立类似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管理体制,为科技人员创新“搭台”;通过金融创新,加大研发和实验经费投入;政府加大对共享科研平台的扶持,补助平台常规运行经费和项目经费;研究制定国企、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到科研平台兼职取薪的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收益分配比例;大力发展以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为龙头的西部职业教育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实施产业转型,引领发展方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航空航天、军工、核电等领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优势,重点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装备等方面有所突破;食品行业要进一步发挥剑南春、蓝剑、益海粮油等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带动白酒、饮料、粮油加工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化工和建材行业要抓住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市的机遇,利用好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节能环保建材;医药产业要抓住生物制药、全民健康、养老等领域未来数年内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依托广汉医药健康产业园发展医药销售仓储物流基地,合力推动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

(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引进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企业到德阳投资发展。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推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在传统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有规模有效益、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重组。培育数量众多、不同层级的亿元企业,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五十亿元、百亿元、五百亿元甚至千亿级的龙头大企业大集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五)落实产业投资政策,加大产业投资力度

进一步落实五大传统产业的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一是要认真梳理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促发展、稳增长、保要素的措施,保证政策宣传到位,工作服务到位。二是要搭建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桥梁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融资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外地资本到德阳投资优势产业。

 


上一篇:感恩奋进创一流 砥砺前行谱新篇——在政协中江县第十四届第二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德阳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7/2/24 17:23:40      阅读:6345 次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 | 网站管理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东路101号    电话:0838-2502193
蜀ICP备09010103号-1